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纳税环节很多,绝大大多数企业最关注的都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这两个税种都与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密切相关,因此主要关注点都在利润表。其实要全面核查企业税务工作以及税务风险,资产负债表也同样需要关注。以下就是和资产负债表相关连的几个常见且重要的税务问题。
1.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期末原值减少,纳税行为何在?
科目核算内容: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纳税行为何在?
如果企业“固定资产”期末原值减少,说明该企业当期很有可能发生了“固定资产”处置,无论是“利得”还是“损失”,一旦有发生资产处置,就需要缴纳资产处置的流转税,例如:处置2009年度以前取得的固定资产,纳税人适用按照简易办法依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处置2009年度以后取得的固定资产,纳税人应按增值税税率缴纳增值税。
因此,企业固定资产有变动,是不是有对应的纳税行为发生呢?
2.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期末余额很大,纳税行为何在?
科目核算内容:预收账款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之约定,而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在未发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预收的款项。
纳税行为何在?
企业如果“预收账款”余额长期很大,企业很有可能货款或服务费已收,货物已发送或劳务已提供,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收到提供建筑服务或租赁服务的预收款等,但没有开具发票或确认纳税收入。
因此,企业“预收账款”余额长期很大,所对应的税收是否都已经缴纳了呢?
3.资产负债表“实收资本”期末余额增加,纳税行为何在?
科目核算内容:实收资本是指企业的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纳税行为何在?
企业如果“实收资本”期末余额增加了,就说明企业很有可能追加了投资,实收资本的增加很有可能应补缴印花税。根据规定,“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大于原已贴花资金的,就增加的部分补贴印花。
因此,“实收资本”期末余额增加了,是否有应税行为的发生呢?
4.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长期很大,纳税行为何在?
纳税行为何在?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且,“货币资金”期末余额长期很大,很有可能是因为“白条抵库”、“收到货款挂往来未确实收入”等现象,这样一来,很有可能说明企业有推迟纳税的嫌疑。
5.资产负债表“在建工程”余额长期存在,纳税行为何在?
科目核算内容:在建工程指企业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
纳税风险何在?
企业“在建工程”余额长期存在,很有可能说明企业所建工程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已经使用,而没有结转为固定资产,如:推迟房屋、建筑物的在建工程结转,推迟结转很有可能是为了推迟缴纳“房产税”等嫌疑。
因此,企业的在建工程是否都按时结转了呢?
6.资产负债表“盈余公积”期末余额减少,纳税行为何在?
科目核算内容: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
纳税行为何在?
企业“盈余公积”期末余额减少,很有可能是因为企业用盈余公积转增了资本,如果企业发生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实际上是该公司将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股东再以分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应由公司代扣代缴个人股东所增加部分的个人所得税。
因此,企业“盈余公积”的变动,是否有对应纳税行为的发生呢?
7.资产负债表“其他应收款”余额非常大,纳税行为何在?
科目核算内容: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其他应收款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纳税行为何在?
企业“其他应收款”余额非常大,很有可能是因为企业股东个人借款长期未归还,也有可能是因为关联企业间的借款,也有可能是企业高管借支绩效等现象。对于企业如果是因为这些原因,很有可能说明企业推迟或漏缴了个人所得税或增值税。
因此,企业“其他应收款”余额非常大,是否有漏缴税款的行业呢?